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具有生物活性的铜(Ⅱ)离子与临床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PCV)配位,合成了首个喷昔洛韦的金属配合物[Cu(PCV)2(H2O)3]SO4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试了其针对多种典型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喷昔洛韦-铜(Ⅱ)配合物1对各种肿瘤细胞株均显示出显著高于喷昔洛韦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对于较为敏感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配合物1的增殖抑制活性是喷昔洛韦的3倍以上。进一步,针对抗肿瘤首要靶点DNA,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DNA粘度实验对配合物1与小牛胸腺DNA的键合作用方式进行了探讨。由实验结果推测,DNA应该是配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的重要靶点,其与DNA之间存在典型的插入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间苯二甲醚为原料, 经碘代、偶联、胺解、分子内环化及脱甲醚环化共5步反应,合成9个氮杂香豆雌酚衍生物(6a~6i), 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和APCI-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6对Hela、 SKOV3、 BEL-7404、 HepG2及A-549等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h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81.58 μmol·L-1。  相似文献   
3.
程蕾  闫普选  樊友军  邹华红  梁宏 《电化学》2021,27(5):518-528
玻碳电极(GCE)是各类电化学传感器常用的基础电极,其界面特征直接影响检测性能。本文详细考察了电极体系的电化学过程,针对GCE传感界面,探讨了一个等效电路中电解质电阻、电荷输运电阻、扩散阻抗、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阻抗、表面吸附阻抗和双电层电容等电学元件的物理意义,并给出了对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改变模型中5个参数值,模拟了不同状态下的阻抗谱,分析了电极系统各参数对GCE阻抗谱的贡献规律。最后,采用该数学模型对裸GCE和修饰GCE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阻抗谱进行分析,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度高;基于拟合获得参数,定量对比分析了修饰前后电极表面的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4.
该文合成了氨基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并将其与癌胚抗原(CEA)一抗和糖类抗原 15-3(CA15-3)一抗偶联用提取靶标生物标志物,羧基功能化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和氨基功能化二氧化铈-二氧化硅纳米颗粒(CeO2-SiO2NPs)用于标记抗体,由于174Yb和140Ce的瞬态信号频率与UCNPs和CeO2-SiO2NPs浓度直接相关,可利用单颗粒ICP-MS产生的瞬态信号频率定量分析CEA和CA15-3,基于此建立了同时测定乳腺癌病人血清中CEA和CA15-3的单颗粒ICP-MS磁免疫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CEA和CA15-3分别在0.02~100 ng·mL-1和0.05~50 U·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 0和0.987 0;以3倍信噪比(S/N=3)计算得CEA和CA15-3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06 7 ng·mL-1和0.016 7 U·mL-1。采用该方法在3名乳腺癌病人血清中均检出CEA和CA15-3,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2%~98.9%和95.5%~97.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0%~4.6%和3.4%~4.3%。实验结果与临床使用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结果一致,方法可用于乳腺癌病人血清样品中CEA和CA15-3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微芯片电泳-化学发光检测(MCE-CL)平台,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DNA(HRP-DNA)作为信号探针,利用HRP 催化鲁米诺和双氧水化学发光反应及目标分子与DNA的杂交反应,结合T7Exo酶辅助信号放大,建立了一种MCE分离辅助双循环化学发光信号放大的新方法。结果显示:优化实验条件下,在1.0×10-14~5.0×10-9 mol/L范围内,HIV-DNA的浓度对数值与HIV-DNA的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6×10-15 mol/L,在0.10、0.25、1.0、10(×10-12 mol/L)4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3.0%~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0%~3.7%,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可应用于人血清中HIV-DNA的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6.
CO2由于其含量丰富、无毒和低成本等特性可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C1源,因此,使用CO2作为C1源合成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在电化学条件下使用CO2作为亲电试剂参与有机化合物羧化反应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非活化有机卤化物、不饱和烯烃化合物和一些特殊化合物的电化学羧化,并就使用和不使用牺牲阳极进行了详细分类,讨论了这些反应的反应机制,为今后此类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Zn(Ⅱ)作为中心离子,磺胺嘧啶(HSD)作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Zn(SD)_2·2NH_3;利用荧光、红外差谱、圆二色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可导致BSA内源性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计算了在不同温度下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和结合常数,推断其二者之间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变化,α-螺旋结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中最基本的作用力是电子-原子核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它通过施加电势使电子加入或脱离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因而,它是最经典的氧化还原化学.1800年第一个电池Volta Pile的发明实现了电子在电路中的流动,标志着有机电化学的开端.自19世纪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有机电化学合成取得了巨大发展,例如美国Manuel M.Baizer教授研究的丙烯腈电解还原二聚合成己二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纳尔科化学公司随后实现了四乙基铅的电化学工业化合成.这两个工业化案例的成功,使有机电化学合成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氧化还原是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基本反应之一,对其进行研究,能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近年,有机合成工作者通过电化学策略代替传统氧化还原试剂实现了一系列氧化脱氢交叉偶联、还原偶联、金属介导的C-H键活化、不对称合成反应,极大地丰富了复杂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库.有机电化学相比于传统的氧化还原化学,其采用无痕的电子作为氧化还原试剂,不仅廉价绿色,而且通过对电流、电压等方面的调节能高效地产生各种活性反应中间体,在复杂分子的合成中展现出极大的合成优势.本文主要从有机电化学反应机制优化以及跨学科新方法学的开发两...  相似文献   
9.
九元氮杂环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其环系的刚性结构对这类分子的生物活性及药理活性的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被广泛关注的中环化合物之一.由于九元环的熵和环张力的增加,其合成往往是有机合成中的难点,特别是环上取代基立体化学的有效控制更是极大挑战之一.综述了近年来九元氮杂环化合物合成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以及这些策略和方法在合成含九元氮杂环骨架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具有生物活性的铜(Ⅱ)离子与临床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PCV)配位,合成了首个喷昔洛韦的金属配合物[Cu(PCV)_2(H_2O)_3]SO_4(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试了其针对多种典型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喷昔洛韦-铜(Ⅱ)配合物1对各种肿瘤细胞株均显示出显著高于喷昔洛韦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对于较为敏感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配合物1的增殖抑制活性是喷昔洛韦的3倍以上。进一步,针对抗肿瘤首要靶点DNA,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DNA粘度实验对配合物1与小牛胸腺DNA的键合作用方式进行了探讨。由实验结果推测,DNA应该是配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的重要靶点,其与DNA之间存在典型的插入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